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行動商務應用(三)


(三)關鍵議題



1、第三方支付業者的潛在競爭


在行動消費市場持續發展下,消費者對於線上支付的需求亦同步增加,其兼帶給第三方支付業者生存的空間。第三方支付的興起是源自線上拍賣C2C交易時為雙方收付款需要所產生的營運模式,也逐步由C2C拍賣行為跨入B2C消費領域,乃至於走向小額支付領域,知名的第三方支付業者有美國的PayPal以及中國大陸的支付寶(AliPay)。

以中國大陸為例,由於近幾年發展迅速,各類業者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一時間帶來諸多市場亂象,諸如信用卡非法套現、提供賭博或色情網站違法支付業務、被犯罪組織利用為洗錢管道或是不法業者直接挪用資金等不一而足,皆為第三方支付環境蒙上一層陰影。加上金流涉及敏感金融管理問題,遂引起官方單位注意,進而頒布相關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而臺灣方面在第三方支付發展猶在早期階段,政府主管機構長期對於涉及金流部分採取相對嚴格的管制,終於在2012年初,由經濟部遴選出第一銀行、玉山銀行及支付連國際資訊公司(PChome集團下公司)三家金融機構及資訊網路平台,提供未來國內及跨境第三方支付金流平台。相信在國內第三方支付業者逐步站穩腳步之際,對於偏重於小額款項、虛擬產品的行動支付市場而言,視將帶動一陣新的產業結構重組。


2、近場通訊技術的捲土重來


國際研究機構2012年報告指出,2012年全球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將自2011年的1,059億美元,成長61.9%至1,715億美元,而使用行動支付服務的用戶數也將從2011年的1.6億人增加至2012年的2.1億人,這些數據在在意味著行動支付市場的蓬勃發展,而臺灣又是行動寬頻環境高度發展地區,相關業者更是磨刀霍霍看待其成長機會。

2011年下半年臺灣電信業者合作成立行動支付平台,五大電信公司(中華電、台灣大、遠傳、亞太、威寶)與悠遊卡公司合資成立TSM(信託服務管理 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公司,預計在2012年底前讓NFC行動支付平台上線。預備成立認證中心和拆帳中心,提供手機SIM卡、智慧型手機、信用卡、悠遊卡、平板等終端設備的支付認證機制,讓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等金融機構透過平台推展行動支付業務。

在電信營運商為核心的行動支付公司成立不久,開南大學與7-11統一超商亦領銜成立電子票證公司跨入行動支付領域,與法商歐貝特合作建立平台,利用NFC技術提供非接觸式icash卡服務、小額付費、電信儲值等服務。

綜觀各種做法,包括採用行動電話SIM卡、手機外掛、手機貼合方式或是利用SD內建以實施行動支付功能服務。歐洲地區包括法國、英國、芬蘭等地都積極推展NFC行動支付業務,顯示利用短距離無線通訊及小額付款的行動支付服務後勢發展看俏。


3、隱私權與資料安全問題


透過行動商務中的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讓電信業者可透過基地台來確定用戶的所在位置,並將用戶所在地點及附近區域資訊傳遞至用戶行動裝置,如此將使得個人資訊在未經同意之下暴露於他人之手,也踏入侵害個人隱私的模糊地帶。

行動金融服務與網路金融服務的差異只在於連線裝置的不同,故而網路環境會遭受的威脅,也一樣會發生在行動環境上。舉凡利用瀏覽器漏洞、安裝鍵盤側錄程式、後門程式等都有可能發生在行動環境中。

在行動商務應用越來越廣泛被使用之下,以上所提之隱私權以及資料安全問題將更形嚴重,而其影響程度可能更甚於傳統的網路商務環境,因此一方面在積極推動各項行動商務應用的同時,對於隱私權與資料安全維護的高度重視是持續且重要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