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行動商務應用(一)

(一)發展現況


行動商務是電子商務的延伸,透過各類行行動裝置讓使用者在移動的狀態下得以完成交易的經營模式。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輕薄筆電等各類行動裝置的推陳出新與普及率提高,3G網路滲透率上升乃至於4G網路建置的如火如荼,行動商務的應用環境已是愈發成熟。

觀察臺灣這幾年行動商務的發展來看,陸續有電信營運商、品牌業者、軟體業者以及網路平台等各類業者曾經扮演主導角色,惟在行動商務生態環境不斷演變下,曾幾何時具有絕對優勢地位的電信營運商其地位,卻是遭到其他類業者挑戰。


早期行動商務發展之際多由營運商扮演重要推動角色,囿於行動寬頻網路與智慧型移動裝置普及率有限,營運商多透過自行推出的行動入口網站跨進行動商務領域,藉提供網路存取服務之便,一手包辦連線存取、應用與內容提供乃至於金流支付等業務。

品牌業者主導的行動商務營運模式,在功能性手機(Feature Phone)為主流的過去,由品牌業者內建軟體直接存取品牌業者提供的行動入口網,供使用者下載應用服務與內容。然而在智慧型行動裝置日益普及下,品牌業者如國際大廠Apple以自家封閉軟體平台iTunes統括一切行動服務提供,其他業者僅能選擇Android或是Windows平台以為因應,在該軟體平台上品牌業者打造自有行動入口提供各類應用服務,例如HTC的HTC Sense或是Nokia的Ovi Store即是一例。故而當前除了Apple之外,其他品牌業者所主導的行動商務模式均需透過軟體平台方能推展。

軟體平台之於行動商務的重要性自Apple推出iPhone後正式確立,Apple以專屬手機軟體平台iOS為基礎,結合iTunes為行動商務入口進而發展出龐大的消費環境-App Store,一手包辦服務傳遞與金流服務,自是帶動多家品牌業者或軟體業者爭相仿效投入。

品牌業者之中,早期以Symbian為軟體平台的Nokia Ovi Store(近年Nokia已從自有的Symbian系統全面轉向採用微軟的Windows軟體平台)亦仿效Apple提供的一條龍服務;或是如HTC在Android或Windows平台上建置其專屬入口提供應用服務。而創建軟體平台Android的Google或是Windows平台的微軟,自是不可避免具備自己的Android Market或Windows Market,直接向使用該軟體平台的各家行動裝置使用者提供應用服務。

最後則是由網路平台業者所主導的行動商務服務,較為單純的方式就是業者透過專屬行動裝置的入口頁面提供用戶服務,其服務項目多不脫離原提供之服務內容,此類服務建置簡單,也多成為欲進軍行動商務之網路業者的首選。

倘若業者具有更宏觀的雄心壯志,則發展出自行主導與供給硬體裝置、軟體平台與內容服務消費的商務模式。例如Amazon自行推出自有規格電子書,直接販售實體與虛擬商品與服務;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集團宣稱也將推出自有的阿里雲手機,直接將用戶導入阿里巴巴集團的購物、搜尋、拍賣與金流支付等各項電子商務服務。

總體觀察當前行動商務的走向,呈現雙引擎主導的發展趨勢,其一是透過為數不多的軟體平台為主角,以專屬平台的App Market為入口,涵蓋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並進而推向輕薄型筆電。另一引領的力量則是原先的網路服務提供者,不論行動裝置採用何種平台,就網路服務業者而言毫無差別,至多順應不同軟體平台提供專屬App入口,亦或單純的行動版網頁即可,逕可坐享市場擴大的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