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電子商務公益應用:穿越螢幕,走進公益世代


隨著Web2.0的興起,讓這個世代的生活樣貌有了鮮活的變化,不論是否自覺,我們全都身處在一個無法度量的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中,在這裡,我們分享喜樂、交換資訊,認識、不認識的你我倏地被圈在一起,累積出足以撼動人心的驚人實力。而非營利組織在這股新浪潮中,面對公益團體與市場商業的雙重夾擊,生存,需要更多的勇氣,於是,許多希望明天更好的人,投入心力與汗水,試著創造更多的發聲管道,向外傾訴追求和希望的聲音。



(一) 世界,正在改變



1、環境水源-WaterAid


成立於1981年的英國慈善組織WaterAid (www.wateraid.org)透過網站呼籲大眾支持世界上貧窮地區提供乾淨水源與衛生設施,現已為包括非洲、亞洲、太平洋和南美地區等27個國家,約莫2000萬人提供安全用水。除了在官方網站上做直接的暢議與募款外,更定期公佈年度報告,同時連結國際志工訊息,使得官網成為一個資訊集散地。

除此之外,WaterAid也在網站上積極與企業進行異業合作,如2011年於H&M合作的沙灘系列,將產品銷售收入的25%投入傳遞水上安全和環保衛生的資訊;2012年也宣佈與匯豐集團攜手投入1億美元資金及為期五年的計畫,預計提供超過一百萬人安全的飲用水、改善衛生設施,在各個公關事件中提高對國際間對於水資源問題的關注,藉此暢議組織的理念,擴散更有力量。


2、教育資源-DonorsChoose


DonorsChoose.org則於2000起開始致力於幫助美國低收入公立學校的教師與學生。透過機構網站,教師可提出和課程計畫有關的教材需求供隨意瀏覽,若您支持該計劃或理念,即可利用捐款機制進行捐助。

十多年來,DonorsChoose.org成為第一個能完全自給自足的網路慈善事業,全美三分之一的公立學校,都曾有至少一位老師透過網站尋求學生所需的資源,超過188,000位教師和545,000位捐助者透過網站結合,2011年2月,美國《高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 Magazine)將DonorsChoose.org列入「全球50大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名單中,也成為首次上榜的非營利機構。


3、夢想應援-Kiva


除了上述利用網路發聲的國際組織,來自美國的Kiva更是將Web2.0發揮到淋漓盡致。成立於2004的Kiva(www.kiva.org),透過網路募集資金,協助落後國家的弱勢族群進行微型貸款,這是一種銀行業創意模式,申請貸款者在網上設有一個專門的檔案,在其中以照片與故事向外說明希望獲取貸款的具體用途,願意協助的貸款人可以自行決定貸款的數額,通過這種小額借貸方式,Kiva成功地幫助全世界近500,000位創業者,到2010年,年度貸款總額達2.4億美元,其中超過八成的貸款金額成就了婦女圓夢計劃,平均每筆信貸額為380美元,還款率達到98.9%。所有的貸款都發放給了從事生態生產的小型企業。


(二) 臺灣,蓄積能量



1、孩子的第一哩路-319 鄉村兒童藝術工程


近十年來,國內許多NPO組織已開始致力於運用網際網路來進行公益暢議與募款的工作。其中,「孩子的第一哩路,319 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將傳統的劇團演出轉化成兒童藝術工程,在活動網站中闡述理念,在「讓風吹動迎風向前走」的宗旨下,希望藉此縮短城鄉的資訊落差,讓臺灣每個孩子都能看到兒童劇的演出,並具體規劃出319 鄉的演出計畫,鼓勵社會大眾以捐款的方式來參與。更透過網站召募志工,認同的民眾可以任何金額,指定臺灣319的一個鄉鎮場次捐款,每筆捐款列於網站公佈,每一筆支出必須會計師、律師的簽核,將捐款徹底透明化。自2006 年11 月計劃成立以來至2012 年7 月,共有26,724人與團體參與捐款,累積演出381場表演,捐款總額超過兩億元。


2、認養一畝田-PayEasy


PayEasy自2002年起,以一年一鄉鎮的型式,從南投的信義鄉開始,無償的為相對弱勢的小農們進行產品行銷。2008年起,將關注的行動著力於良質米的推動,透過「認養一畝田」活動網站(www.payeasy.com.tw/taiwanrice/)建立消費者與稻農直接的交易平台,一方面增加稻農收入,免於糧行與盤商的剝削,另一方面也於網站上同時闢「稻種故事」與「稻種故事」專區,忠實紀錄每畝田地的過去與未來,結合教育與文化傳承的內涵,讓有所感動的朋友能直接透過網站逕行認養行動,同時結合臺灣生產履歷有機網路銷售,活動執行至今,每年最多可貢獻100公頃的契作,卓越創新的公益作法,獲得第七屆「遠見雜誌」社區關懷類首獎的肯定。


3、送愛到部落-喜憨兒基金會


2008年,當毒奶事件爆發與全球性的經濟崩毀如巨浪般一波波襲來,憨兒們的工作機會瞬間減少,許多弱勢的偏鄉角落也少了支援,於是,「一筆消費.兩份感動」的想像,在「送愛到部落」的美好倡議下實現。喜憨兒基金會以教育部認定的偏遠小學作為餐盒配送對象,邀請社會大眾一同響應,在製作餐盒中,不僅能提供憨兒持續的工作訓練,更能為部落學童帶來營養補給,這是身心障礙者逐步實現自立更生的想望。

透過網路(官網、活動部落格www.wretch.cc/blog/careus1995)及非網路(雜誌、電視)的方式進行曝光,透過的建製,邀請更多朋友關注這個議題,同時將支持認購的行動直接導到基金會的官方購物城(www.careus.org.tw)。四年來,共募集21萬餘份愛心餐盒,幫助臺灣近3萬人次的小朋友擁有這份愛的禮物,更為基金會建立了屬於自己對外發聲及傳播的管道,這樣創新式的擴散,讓我們看見了社群的力量。


(三) 社會網絡 即時力量


由前述國內外網路應用的成效可見,善用「活動」行銷的力量,可以激發網友參與的行動力,網友一方面可以是訊息的接收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訊息的傳遞者,而Youtube、部落格、Facebook與手機App,隨著科技進步,今天的社群網絡工具成為低技術門檻、低成本的電子商務媒介,因為NPO募款最重要的是訊息發布,才能讓更多朋友參與公益行動。那麼,何不借重Web2.0的優勢,讓每位個人使用者成為資訊提供的主人翁,特別是社群平台的崛起,以資訊連結資訊,自然而然建立起社會網絡,也建立e世代的發聲管道。


1、Blog


部落格被認為可以當成一個發聲的管道,透過RSS技術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或引用等方式的連結,可快速的將訊息傳播出去,在網路的助長之下,企業或NPO在品牌建立時,可以借重Blog的口碑行銷,邀請在網上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協助推廣,任何公益訊息,透過部落格這樣的媒介,讓接收資訊的網友經過判斷與思考後,可以進一步以實際行動來支持非營利組織。


2、YouTube


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檢視自2011年1月起15個月來Google網站上點閱率最高的影像新聞,發現YouTube讓全球千萬網民得以跟進,有些影像新聞的高點閱率可達數週之久,是非常有持續力的傳播媒體。非營利組織若可以藉由這個特性,將需要與故事做動態的影像陳述,並以頻道方式作劃分,讓使用者可以憑直覺找出想要的觀賞內容,同時也能透過訂閱方式進行後續追蹤,進而有利於資訊擴散的推廣與發展。


3、Facebook 


根據創市際ARO觀察顯示,臺灣網友使用網路時間持續增長,2011年8月較去年同期成長23.6%,2011年8月平均每位網友花費27.8小時在網路上,其中網友使用Facebook時數占上網總瀏覽時數27%,這個成長說明社群類別網站黏著度高於現今各個入口網站,公益團體在FB上以照片、短訊及影像做即時性的曝光,同時設計簡單的互動程式,邀請粉絲一起參與,將訊息帶到他們的朋友圈裡或部落格裡做擴散,開始滾動。


4、App


2011年《天下雜誌》與東方線上&東方快線合作「App對消費者的使用影響調查」表示,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每天平均用手機上網83分鐘,七成時間花在使用App。利用零碎時間,拿出智慧手機使用App,把握每分每秒資訊擴散的空間,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NPO可以利用App來推廣機構需求。未來,也可利用手機定位程式,來發現生活週遭的每個需要,在特殊事件(天災、地震)發生時,作為集結物資與志工的號召系統,成為另一股搶占眼球的公益行動。


(四) NPOChannel.net 一個嶄新的公益行動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公益團體所需要的不僅是資金與捐款的挹助,更重要的是尋求一個向外發聲與暢議的管道。不僅在捐款方案執行時,我們需要更多元的付款方式;在經營與捐款人的關係維繫時,我們也需要更有效的行銷工具;在成就網路社群時,我們更需要一個完善的社群平台,藉此滿足顧客(捐款者)對於資訊獲得與感動的渴盼,而NPOChannel.net看到需求,於焉誕生。


1、嶄新的執行Knowhow


NPOChannel.net是一個專為公益整合的服務平台,以NPO產業特性做基礎,將公益團體的理念、服務與需求重新歸納與整理,另一方面運用網誌(Blog)與微網誌(Facebook)的傳播力量,將NPO期望社會大眾認知的訊息進行傳遞,創造頻繁互動的榮景與可觀流量,藉此凝聚屬於自己的社群,發展出自己的社會網絡,也提供捐款者一個最直接進行公益參與管道。

透過緊密的聯繫,讓公益行動以爆炸性的方式加速長成,以公民的力量,喚起大眾的交感神經,燃起對於公共議題的熱情與溫度,興起一場追求公益熱點的比賽,引導非營利組織也正從社會網絡的生成之中,進行更積極且深入的接觸與交流。


2、友善的整合服務


過去公益團體受限於組織結構,普遍缺乏IT專才,造成資訊發展時的裹足不前,藉由NPOChannel.net的建制,幫助公益團體與倍數成長的網路社群無縫接軌,經營同時也掌握未來的客群。另一方面,NPOChannel.net將信用卡、傳真、超商機台和代收、網路ATM等的方式做一整合,同時建立單筆或定期等捐款機制,提供捐款者更便利的公益行動方案;更建全平台系統,協助公益團體在請款作業流程能更趨完整,與捐款者的聯繫也更即時、更有效率,在每個點擊之間,有效壯大NPO與捐款者的互信與支持。


(五) 結語


一個新興的公益行動應該擁有不設限的自由空間,NPOChannel.net向科技相對弱勢的公益團體、宗教組織及偏鄉學校展開雙臂,邀請每一份的需要被發現,也向網海的朋友伸出雙手。未來,期待透過NPOChannel.net喚起公益團體在網路應用時的積極與能量,投入更多行動的價值與職份,建立屬於自己的網路channel,經緯之間,進行點擊、回應與引用,吸引同樣的個性,傳遞愛的溫度,質樸地鈎織出屬於網絡世代的生命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