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2012年-第一章 企業電子商務 摘要


企業電子商務分為B2C、B2B2C、C2C 三種型態.其消費族群不同,政府鑑於電子商務每年成長20%,e化行銷之勢銳不可當,為保障消費者權益,特別推動網路交易安全,經濟部輔導PChome全球購等6家電子商務平台業者,導入身分確認的機制,並趁勝追擊進軍大陸及全球市場。截至2011年5月的統計資計,已輔導195業者將台灣商品行銷對岸,創造新台幣4億多元的營收。

至於對跨國經營面對交易不確定風險高的金流與物流,則輔導企業導入供應鏈電子化以及全球運籌電子化系統,自推展以來,成功案例持續成長中。而電子化技術的e化持續推動重點為:CRM(客戶關係管理)及KM(知識管理)二大電子化系統的推動。

中小企業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的中流砥柱,政府持續協助中小企業進行國際網路行銷,資訊創新升級,擴散創新營運模式,運用雲端運算等推廣計畫,自推展以來,在活絡數位商機與電子化應用上成果卓然。

鑑於全球國際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呈現爆發性的成長,市場交易額每年以40%高成長攀升,除美國,歐盟外,以大陸市場最受矚目。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網路購物人口達6.24億,線上交易額達8兆美元,預估到2013年將超過16兆美元。行動上網的人口,從2009年的4.5億人口,預估到2013年將成長到10億人口以上,由此可知,行動商務的購物風潮指日可待。

本文茲就中國、日本、印度及台灣之電子商務發展說明之。 

中國市場2011年己是全球電子商務零售的第三市場,預計將超過美、日等國。 2010年網路使用人數達4.57億的規模,2014年將達8.12億人。電子商務區域性的發展,則以經濟發達的省分為主。其電子商務的市場競爭己進入白熱化的戰國時代,而行動電子商務將是引領風潮的明日之星。

日本市場的推動則持續朝向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前進,日本電子商務的龍頭公司-日本樂天公司,積極布局中國與美國市場的開拓,藉由併購美國知名的電子商務網站Buy.com,以利將經營觸角延伸至歐美國家。

關於印度市場的推動,根據統計,印度行動應用相關服務逐年提升,印度政府於2011年引進3G服務,並與民間企業合作投入約550億美元在相關的基礎建設上,預估2014年將邁向4G無限網路服務。

至於我國全球電子商務第一階段的目標,則期先進入大陸廣大內需市場,掌握全球第三大電子商務的零售市場,挾兩岸合作之優勢,做為進軍全球市場的跳板。






2012年-第二章 B2C電子商務 摘要


B2C電子商務的應用本文從網路購物,數位內容與加值服務及企業網路行銷,三個面向說明。

關於網路購物的應用,新網路時代電子商務發展時代計畫長期進行調查研究,根據2012年統計資料顯示,我國B2C電子商務市場有相當顯著的成長。已獲利商店占三成,相較於去年同期,過半數商家的營收均有成長。經營型態以開店平台為主,占總數量近九成;近半數的店家以單一平台為主要經營型態,越早投入經營的店家,越多以多平台方式擴展經營觸角。近半數商店只在網路開店,然由實體跨入網路經營,或網路跨入實體經營之跨境經營的商家也越來越多。物流應用上,即時貨況追蹤及收回退貨之逆物流服務為商家最需要的服務。近三成的商店己投入海外市場的經營,二成納入布局,並以大陸為主要選擇。

關於數位內容與加值服務的應用,根據資策會數教所研究,以數位學習、線上影音、線上遊戲為三大應用範圍。在數位學習的應用,挾網路普及之利,2011年產業產值達332億元,較去年成長了二成五,且學習的應用範圍則持續擴大到「智慧教室」、「學習終端」;在線上影音的應用上,以2011年為分水嶺,主導市場的DVD影片逐漸隱退,後起之秀的藍光光碟將成主流。線上數位影音己成趨勢,2011年產值較2009年成長達三成。至於數位影音內容的發展,兼具質量的國內電視劇外銷市場遍及全球市場,大陸市場受惠於相關限制取消及合作架構的建立,已可進攻大陸市場。

在線上遊戲的應用上,2011年全球市場規模持續成長,其中以手機遊戲成長幅度最大,2011 年全球遊戲App 產值約90億美元,預計至2014年將超過130億美元。反觀台灣則成長趨緩,一則因台灣市場日漸飽和,二則因進軍大陸受到諸多限制,發展不如預期。所幸失之東隅,失之桑隅,行動遊戲機軟體受惠行動裝置的普及,以及行動App廣泛應用,營收逐年成長,成為遊戲商搶攻的新版塊。

在數位音樂服務的應用上已逐步展現應用商機,但受服務框架的限制,發展並不順利,結合資通訊或媒體業者之跨平台服務乃勢在必行的趨勢。

關於企業在網路行銷的應用上,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調查,由於網路生活已成為國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網路廣告乃成為各大企業必爭之地,故投入費用逐年成長,2012年廣告市場達117餘億元,較去年成長近15%。網路廣告仍穩居台灣五大媒體成長之冠。

網路廣告五大主力類型之應用情況說明:在關鍵字廣告的應用,2011年較前年(2010年)成長一成五,預估2012年規模將近35億元,因為低消費性廣告,廣受中小企業愛用;在展示性廣告的應用,營業規模為網路廣告之冠,2012年已近80億元;至於發展較早的電子郵件,礙於垃圾郵件泛濫而無行銷實益,有待政府規範相關措施,方可成為後起之秀;在社群媒體行銷的應用上,以facebook粉絲團最受矚目,對成立時間久,會員數量多,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較適合投入;至於行動裝置的應用尚未成熟,企業多抱觀望的態度,建議先以成本低,效益較大的手機版官方網站開始試水溫。





2012年-第三章 C2C電子商務 摘要


根據2011年資策會MIC「2011網友購物行為大調查」,將從網友購物使用行為、購買經驗、網友心理認知層面、購買品項、海外購物及手機購物經驗分析。

在網友購物使用行為方面:便利性和價格是吸引網友網路購物的主因,其次如運送便利,優惠較多,產品齊全,也是影響購買的重要因素。時尚商品是網友消費比例最高的商品。

至於購物資料的蒐集,依購買需求而有不同程度的蒐集方式,大部份的網友在購買商前,會先參考網友分享和部落客推薦;購買高價商品會先在網路蒐集資料,再到實體商店購買。 

網友心理認知層面上,網友相信網路口碑,並以此決定購買的方向,會選擇在經常使用的購物網站上購物,但價格是影響網友忠誠度的主因。同時,在B2C網路商店調查中,網友最常在綜合型商城購買商品,服飾和配件是最常選購的項目,五成多的網友期待網路商店可以更有效率的選購環境,快速找到所需商品。

此外,調查也顯示B2C團購應用訊息來源主要為購物網站、社群網路以及電子郵件等三種管道,團購的消費品項以到店消費之餐飲類為主,實體與網路落差大乃是團購網友最感不滿的因素。

至於C2C網友間的購物品項的情況以二手商品最為常見,其中又最不易折舊的圖書雜誌為最大宗。有越來越的商家投入服飾配件,鞋包精品等高毛利的商品。

網購另一個新趨勢為海外購物,中國大陸的淘寶網是海外購物最主要的網站,其次是美國亞馬遜網站。價格是海外購物的主因,其次是可以買到國內沒有販賣的商品。受限於語言及網站介面的不同,海外購物多以個人代理或代購為主要管道,其中有五成商品來自日本的服飾和配件。

全球網路發展愈趨完整,走到那用到那的網路生活不再是夢想,智慧型手機的問題,「手機+購物」的應用,帶動全球行動商務的發展。就台灣而言,網友使用網路購物的行為相當成熟,但網購使用者中僅有近17%使用手機購物,平均消費金額約1,000元以下,主要是購買遊戲軟體,由此,可知國內手機購物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也成為網購業者眼中具開發價值的「處女地」。但是,硬體環境尚未成熟為行動購物無法普及化的主因,業者若能改善行動上網的基礎環境與便利的行動載具,提高網友的消費意願,將有助於手機購物的普及化。





2012年-第四章 G2B/C電子化環境 摘要

自1998年推動電子化政府以來,已陸續完成三階段的階段性任務,並獲得各項國際組織評比的肯定。2012年起接續前三階段的推動成果,推動第四階段至2016年推動六大旗艦服務,31個子計畫,投入85億餘元,繼續朝向「服務無疆界,全民好生活」願景前進。

推動電子化政府之具體措施,首重建構政府服務的DNA核心理念,發展可攜式行動裝置(D為設備,Device)上的服務,因應無線寛頻網路(N為網路network) ,善用各項應用軟體(A為應用,application),聚焦在六大旗艦服務:基礎資料庫擴增、主動全程服務、行動電子化政府、結合社會網路、E化服務宅配到家。

電子化政府進入第四階段的整合創新網路應用服務,以服務創新,管理效能、數位機會三大面向推動全程便民服務:

在服務創新的應用上,推動重點在提供網路申辦服務,協調各政府機關發展建置各項網路便民申辦服務,建置整合型入口網站提供民眾網路服務,同時推動流程改造,提供單一窗口的便利服務。自推動以來,共有12,000表單下載,2000項申辦服務,民眾滿意度達7成;己推廣多年的網路報稅服務,2011年主動提供237萬件服務;透過「e管家」服務,建構開放式政府訊息平台,主動將服務訊息遞送到民眾習慣之數位資訊載具;公共區域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累計使用人次多達427萬人次;推動線上電子採購,提供24小時網路領標服務以減輕投標成本;提供單一窗口輔導資訊,簡化政府對企業的流程服務。

在管理效能的應用上,推動完備的基礎資訊服務環境建設,公文線上簽核與電子交換系統以提升工作效能,強化中央與地方的資訊資源整合運用,推動行政院公報新制,以避免漏刊或誤刊之疑慮。

在數位機會推動上,以普及和應用兩大主軸推動政府服務上網與普及資訊服務。創造弱勢民眾參與社會運作,並推動無障礙網路服務,推動行動服務車,試辦偏鄉無線上網服務。本案自推動以來,資訊運用的普及率和使用人口逐年持續成長,我國在資訊整體運用己達開發國家的水準,12歲以上的上網人口高達七成多,家戶上網率高達八成。

電子化政府推動成效日漸提升,有近八成的民眾肯定政府的推動成果,同時,我國之網路整備度及ICT使用度與政府效率,皆名列前矛,深獲國際評比的肯定。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2011年至2012年全球資訊科技報告,台灣網路整備度為全球第11名;其中政府部門表現優異,在政府使用度與與整備度分居全球第3名及第5名。





2012年-第五章 新興與其他應用 摘要


隨著各種無線通訊設備的普及和無線網路技術的進步,電子商務乃延伸出許多創新應用的新星。

當3G網路鋪天蓋,4G網路蓄勢待發,行動商務的應用已愈發成熟。其主要應用面,若以對象區分,可分為消費端與企業端兩大類型的應用。消費端行動應用則是以滿足終端消費者各項資訊活動為主,包括廣告、消費、支付貨款與金融服務;企業端的應用則是為滿足企業營運的行動化應用服務,多以生產力(Productivity)軟體為主,諸如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智慧管理系統(KM),常見的應用類型有客製化硬體、軟體及套裝軟體App。

隨行動商務的普及化,連帶帶動行動付款機制、隱私權及交易安全,並提出各項措施,在付款機制上,2012年國內各大業者聯手推動國內及跨境第三方支付金流平台,2011年下半年,各大電信業者合作成立NFC行動支付平台,預計將於2012年年底正式上線。

行動商務的創新應用則有,整合社群網路與LBS應用,成為實體業者行銷新工具;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將虛擬與實境畫面合而為一;不受限的內建軟體功能,讓行動裝置化身無限可能,一機多用途。

在團購的應用上,自風潮開啟以來,全球已超過15,000個團購網站,其中五成在亞洲。網站到達率以北美、歐洲及台灣分居第一至第三名,台灣占亞洲市場第三名,為到達率成長最快速的國家之一。

台灣團購市場蓄勢待發,2012年六月單月營業額突破3.7億元。台灣前三大團購網站,瓜分93%市占率,大者恆大的市場規模已經成形。在使用行為的分析上,女性為主要使用者,偏好低價美食類商品,男性則衷情於高單價及電器類商品。團購平台切入的面向可朝口碑行銷培養客群、以多樣化的商品提高購買動機、讓單一的消費者成為團購訊息的傳播者,發揮呼朋引伴的影響力。

在社群網路應用上,因應市場需求,整合電子商務與社群網路二者優勢的社群商務於焉誔生。在社群商務的帶動下,線上內容與社群網路將快速顛覆廣告與媒體生態;內容與社群的結合,將產生智慧內容與智慧社群;新一代社群服務乃將智慧社群與電子商務融合為一。

雲端運算的應用上,2012年有八成投入雲端運算的企業,願意增加一成資安投資,未來且有增加投資的趨勢。防毒、垃圾郵件與防火牆等三類產品為企業最愛的前三大資安產品。

在公益網站方面,公益網站若能善用Blog,Youtube,Facebook,App.等社群力量,向外發聲傳播NPO募款的訊息,透過緊密的聯結與訊息的傳遞,讓更多朋友參與公益行動。著名案例有:推動319鄉兒童藝術工程,藉以縮短城鄉差距,捐款總額超過兩億元;稻田認養平台,建立消費者與稻農直接交易的平台,增加農友收入,每年最多可貢獻100公頃契作;利用「送愛到部落」的活動,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也為部落學童帶來營養補給,幫助近3萬個小孩。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2012年-企業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商務交易概況


B2C電子商務之線上購物型態概分B2C(例如ezTravel、Payeasy…等企業)、B2B2C(如GOHAPPY、PChome商店街、Yahoo!奇摩超級商城…等企業)、C2C(Yahoo!奇摩拍賣、露天拍賣…等)三類,其消費族群有所不同。根據經濟部及資訊工業策進會2011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電子商務2010國內電子商務產值為新台幣4,619億元。

經濟部長施顏祥亦表示,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化,電子商務的使用為未來創造龐大商機,認為未來通動e化主要基於「安全、安心」的交易環境,其次精緻、細膩的「服務」,最後當然是要有熱絡的「交易」。而我國的電子商務產業每年成長20%,政府希望能將電子商務打造成新興的兆元產業,為顧及網路交易安全無虞,經濟部推動網路交易安全計畫,導入身分確認機制,提供國人安心、放心、開心的網路交易環境。

目前,輔導有PChome全球購、網勁科技淘寶台灣館、藍新科技台灣通、紅陽科技亞太通、安翌全球之批貨大街、晉証物流等6家平台,協助將商品e化行銷到中國大陸,至(2011)年5月底止,已輔導195家業者切入進中國大陸市場,創造新台幣4億多的營收。跨國經營電子商店則須面對不確定交易風險,根據MIC研究調查,多數業者仍認為「物流控管」以及「金流服務」將是最大的考驗與挑戰。而B2C電子商店經營「旅遊產品」、「服飾精品」及「資訊電子」等占整體網路購物市場規模七成多以上,其他則包括「美容保健」、「票務系統」及「書籍雜誌」。

2012年-企業電子商務-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概況


中小企業一直以來都扮演著臺灣經濟發展的中堅角色,2010年臺灣中小企業家數約有124萬7千家,占全體企業家數的97.68%。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目前以服務業占總體中小企業比重最大,達80.42%。另外,中小企業所吸納的就業人口也占了整體就業人口的78.06%,這表示臺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社會產業結構。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成長、產值及就業是整體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之一,更是未來促進創新與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量。

經濟部為了協助廣大的中小企業拓展商機,以創新、服務、價值為發展基礎,推動中小企業運用資通訊科技及電子商務應用來追求新市場、創造新的服務及營運模式,強化競爭優勢共同行銷國際。

相關說明如下:


(一)中小企業商務電子化推動策略


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積極協助中小企業在多變的環境中,提升其運用資訊科技之能量。經濟部持續推動促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之相關計畫,包括:中小企業國際網路行銷及中小企業資訊創新升級計畫、雲端運算推廣服務計畫等電子化推動之執行措施;同時推動中小企業數位關懷與數位學習計畫,以促進中小企業數位加值應用及運用科技升級轉型,進一步提升整體中小企業競爭力並帶動相關產業之發展。


圖1 中小企業電子化推動架構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年


(二)中小企業商務電子化推動現況



1、 活絡數位商機,協助中小企業拓展市場



(1)推動重點

網際網路的快速成長,讓世界變成地球村,中小企業的訂單來源不再需要拎著皮箱四處轉,只要巧妙地運用網路行銷,就能把好產品賣到全世界。為因應國際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增進中小企業國際網路行銷技能,協助其運用國際網路行銷模式,積極開發海外市場、建立新通路、開創新藍海。

除協助企業善用網路行銷增加中小企業營收外,也以內外兼備的輔導方式,不僅提升其電子商務營運、數位行銷能力,更強化其電子商務行銷應用,透過建構國際網路行銷通路,協助外銷型產業及中小企業拓展外銷市場。


(2)輔導成效

提供有意外銷之中小企業豐富的國際網路行銷資源,增進其國際網路行銷技能,協助其開發海外市場、建立新通路。2010~2011年協助具外銷潛力但不一定有網路外銷經驗的中小企業,透過不同的國際電子商務平台推廣,打開國際通路市場。並結合具國際網路行銷經驗的服務商,運用國際網路行銷工具協助683家以上中小企業拓增國際網路外銷通路,藉此獲得30,000筆以上海外詢/報價,並創造海外營業額0.625億元以上商機,也協助中小企業運用高知名度與瀏覽量之國際網路平台,透過B2B/B2C國際網路行銷模式,拓展行銷通路進而獲取更多商機。


(3)成功故事:豪紳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廠商介紹
秉持創新、誠信、團隊與滿意的經營理念,主力於研發高品質無塵室及防護性等機能性紡織產品,過去營運模式以較注重研發製造的OEM及ODM為主,目前加入網路行銷運用。

B、輔導內容與效益
透過傳授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及關鍵字設定技巧,提升公司官網曝光機會;同時拍攝產品樂活影片,加深品牌印象;協助其運用Facebook及YouTube行銷工具,並輔導運用阿里巴巴平台刊登及操作,拓展新曝光通路。經有效運用阿里巴巴B2B平台、Facebook行銷及投放關鍵字等網銷工具,每月詢報價爆增,其中不乏許多新市場及潛在客戶。輔導後可見績效如:開發包含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及墨西哥等9國新市場,並與28家代理商進行接洽,新增海外詢報價580筆以上。


圖2 多語化企業官方網站
資料來源:豪紳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2、 推動電子化應用,擴散創新營運模式



(1)推動重點 

2007~2011年,每年遴選不同產業依其產業特性與需求,提供適合之電子化應用方案。透過科技化應用,協助中小企業強化價值鏈連結或促成異業策略聯盟,或形成產業、區域領先群,擴大產業供應鏈內上、下游資訊串連,進一步帶動產業群聚效應,提升產業競爭力。

另亦協助廠商建構供應鏈電子化平台,進行體系上、下游電子化作業聯結,使中小企業具備電子化作業能力。也運用群聚創新運籌優勢,協助中小企業以精實的作業管理及電子化效率,提升整體體系營運效率。並藉由群體輔導模式,協助同產業與相關體系之中小企業群體建立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流程與制度,強化企業核心知識與價值,架構群體企業協同合作作業流程,再搭配知識社群,激盪創意火花,驅動企業升級轉型。

在雲端運算推廣服務方面,輔導資訊廠商由傳統營運模式轉型為雲端服務。帶動大量中小企業應用雲端服務,協助資訊廠商透過網路以線上試用行銷模式吸引大量潛在客戶,增加試用轉正式客戶之數量,嘉惠並普及中小企業之應用。


(2)輔導成效

2007-2011年計輔導28個產業共602家中小企業,營業額成長共計9.2億元,並提升資服業商機達1.5億元。另2008-2011年共協助42家中小企業導入KM應用,推動成立24個知識社群,促動群體企業進行知識分享。在中小企業聯結產業供應鏈方面,2008-2011年計協助19個體系中心廠(製造業或服務業)與其協力廠、供應商(以中小企業為主)或客戶端共472家中小企業進行供應鏈電子化作業聯結,降低庫存及作業成本達0.84億元;另推動雲端服務方面,2011年帶動1,526家中小企業應用雲端服務。


(3)成功故事:億星鞋業有限公司

A、廠商介紹:
億星鞋業(E-STAR)有限公司創始初期以生產鞋材為主,在研發團隊和具備完整生產系統的優異條件下,由OEM積極轉型為ODM,續投入OBM之研發,高水平的產品獲得眾多知名專櫃品牌的信賴,並在1996年推出自有品牌Green star;2008年推出自有年輕品牌Nice way,全程皆臺灣製造,堅持手造舒適的鞋款與休閒的品味,持續創新發展。

B、輔導內容與效益:
輔導企業導入鞋樣設計與研發服務(設計元素知識庫、雲端打樣平台),提供會員廠商製鞋雲端打樣服務。會員廠商可透過遠端快速打樣設計服務,使用鞋類專業設計工具,提升設計人才的研發設計核心能力,並帶動相關業者進行鞋品協同設計與開發,裨益市場趨勢迅速反映於生產設計前端,且透過健全產業供應鏈,深化研發、設計及製造能力,發展高品質精緻鞋款。整體輔導績效使供應商協同開發時間從22天縮短到15天、增加新式樣/材料鞋品開發300雙/年、鞋品設計與開發天數從12天降到5天,並增加群聚廠商15%產值。


圖3 億星生產的手造鞋款
資料來源:億星鞋業有限公司;2012年


(三)中小企業運用國際電子商務平台


近10年來,伴隨網際網路及資訊創新應用的快速成長,全球電子商務已發展成龐大的服務性產業。電子商務具備跨越區域、國界的特性,特別有利於臺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眾多中小企業,藉由善用電子商務的舞台,與世界接軌,開創新商機。

中小企業從事跨國電子商務,短期間內要在茫茫網海中打開企業網站知名度並獲取素未謀面的買家信任,是很難達成的。是以充分利用大型跨國電子商務平台的巨大流量,並選擇具有競爭力的商品,在適合推廣的平台上從事行銷推廣,為掌握跨國電子商務成功的要素。


排名平台名稱訪客數(單位:千人)百分比
1Amazon .com282,23320.4%
2eBay223,52016.2%
3Alibaba156,78011.3%
4Apple.com134,2969.7%
5Rakuten Inc57,7854.2%
6Wal-Mart44,6503.2%
7Hewlett Packard38,4912.8%
8MercadoLibre33,4812.4%
9Otto Gruppe31,7792.3%
10Groupe PPR31,6862.3%
其他348,39725.2%
總計1,383,098 100%

表1  全球網站訪客占有率
資料來源:comScore;2011年


中小企業透過大型跨國電子商務平台從事網路外銷,是唯一可行且有效的策略。根據市場分析公司comScore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011年6月全球零售業及拍賣類型網站的訪客量中,除自有品牌的跨國企業如Apple、Dell、HP與Sony等,全球網站訪客占有率排名前十名大多為電子商務網站。其中約達50%的訪客來自於Amazon.com、eBay及阿里巴巴網站,其中Amazon.com的訪客量最高(占20.4%),其次是eBay(占16.2%),再其次是阿里巴巴(占11.3%),可見超大型跨國電子商務網站的影響力。

跨國電子商務的模式很多,但大多數是透過大型的跨國電子商務平台進行。這些超大型的跨電子商務平台,挾其龐大的資源與先進資訊科技的應用,吸引了數以十萬計的供應商及數以百萬千萬計的消費者與企業,在平台上進行各種形式的跨國電子商務交易。由於臺灣目前尚無大型的跨國電子商務平台,因此經濟部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策略,協助臺灣中小企業運用國際電子商務平台拓展商機。


(四)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之未來發展


在過去,想做海外生意的門檻很高,因而中小企業難與大企業匹敵。近年來拜網路發達之賜,許多國際性電子商務平台紛紛出現,如:eBay、樂天市場等B2C的交易平台,或是B2B的阿里巴巴,都分別提供了資訊流、甚至金流、物流等服務或諮詢。臺灣中小企業利用跨國電子商務平台在國際網路揮灑會是極佳的機會。

未來,經濟部將主動發掘中小企業需求,並偵測外在環境機會,扶植具潛力的中小企業學習國際電子商務行銷技巧並透過平台進行交易。針對具潛力但沒有外銷經驗或欲再拓展國際網路通路的微型中小企業,亦將協助透過不同的跨國電子商務平台,或推廣與各大涉獵國際電子商務相關業者合作,打開國際市場通路。


2012年-企業電子商務-國際之企業電子商務發展

根據IDC「全球數位市場模式與預測」(Worldwide Digital Marketplace Model and Forecast)報告指出,2009年底全球網路購物人口達6.24億,含B2B+B2C線上交易達8兆美元,2013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將超過16兆美元。IDC指出,2009年全球行動上網人超過4.5億人,2013年全球行動上網人口超過10億人,未來以行動商務進行線上購物方式成為風潮。

根據2011 World Economic Forum針對全球資訊科技應用調查評比最新報告(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2012全球資訊科技應用於142 個國家中前10 名排序為瑞典、新加坡、芬蘭、丹麥、瑞士、荷蘭、挪威、美國、加拿大和英國。臺灣排第11、南韓12、香港13 和日本18。其中拉丁美洲亟急改善ICT 建設。

2012年-B2C電子商務-網路購物


(一) 網路商店經營現況



1、獲利情形


(1) 已獲利商店約占30.7%,另20.2%商店已達損益兩平


圖1 2009-2011年臺灣網路商店獲利情形
資料來源:MIC;2012年

2012年臺灣網路商店與2011年相比,平均已獲利之店家較少,僅占本年度30.7%,原因是新進的店家數較多,經營未滿一年占17.4%,經營一至二年的店家更占34.1%,這些年輕店家還在起步階段,仍需要調整經營。整體來看,與2011年相比並無明顯差異。


(2) 與去年同期比較過半店家獲利均有成長


圖2 網路商店2011及2012上半年獲利比較
資料來源:MIC;2012年

以網路商店在2012年上半年同期比較2011年上半期的獲利表現,除了尚無營收的23.2%店家以外,跨年度同期比較下營收有增加的店家達46.8%,可見成長情況仍可期待,獲利減少的店家僅占13.5%。 


2、經營型態


(1) 網路商店主要經營類型


圖3 網路商店主要經營類型
資料來源:MIC;2012年

臺灣網路商店主要經營類型仍以「開店平台」為大宗,2012年選擇開店平台為主要經營的商店高達89.5%,高於2011年的79.2%。而拍賣平台經營的賣家則占約35.2%,較去年43.2%減少較多,主要是拍賣平台上賣家較混雜,大小賣家在拍賣平台形成價格戰的紅海,故大部份店家以開店平台為發展基礎較多。

另外成為購物網站供貨商,因為相對經營較容易,利用此方式的店家數亦從2011年的16.2%增加到25.7%。利用自行架站方式經營的店家也在目前金物流條件成熟下從2011年的23.0%小幅成長至24.8%。 


(2) 網路商店經營型態分析


圖4 網路商店經營型態
資料來源:MIC;2012年

由於電子商務平台經營方式多元,目前以單一平台類型做為主要經營的店家有48.5%,其中選擇自行架站經營的店家最少(2.2%)。使用兩種平台來經營的則有32.3%,使用三種平台經營的則是14.5%,越早開始經營電子商務的店家越常使用多平台經營方式來擴展業務。

相較於2011年,同時在四個平台經營的店家從2.9%成長到4.6%,對照2011年的獲利情形,店家以多平台、擴張通路的方式來提升營業額;另一方面,目前開店平台和自架網站的經營成本也較低,在原平台經營有成的店家,亦願意嘗試不同的通路來經營電子商務。


(3) 開店平台選擇


圖5 影響網路商店選擇開店平台之考量要素
資料來源:MIC;2012年

店家選擇開店平台做為電子商務經營的起步,主要是因為成本較低,開店平台僅需繳納系統使用費及商品分紅等費用,即可使用平台的功能開始電子商務生意。平台不但已將金流架構建立好,同時也因多店家聚集產生集客效應,讓店家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獲得流量。

同時,由於臺灣開店平台部分屬於入口網站中的一項服務,對於促銷活動的宣傳和檔期排程可以彈性操作、創造話題,不屬於入口網站的開店平台也都活用社群網站、其他媒體頻道等做為擴張客群的媒介。從店家選擇開店平台的因素中,可以觀察到目前電子商務的網路環境對於店家要自行建置平台來說還是較不便,而目前的開店平台在後台的技術支援和前台行銷集客等功能皆受到店家的肯定。


3、虛實經營


(1) 臺灣網路商店虛實經營現況


圖6 臺灣網路商店經營型態
資料來源:MIC;2012年

詢問店家經營的型態,可以發現目前仍以純網店形式經營的店家占45%,而也越來越多店家從實體的買賣,利用供貨或直接自行開店的方式跨入網路的經營。而在銷售品項允許的情況下,亦有14%的店家選擇同時開設網路及實體的商店,來接觸到更多的客群。

近年也可以發現經營有成的網路賣家,為了增加顧客信任度及名聲,選擇切入實體的商店經營,這類型店家以服飾、鞋包配件類銷售為主,多半選擇在各地夜市、商圈等人潮較多的地方展店。


(2) 虛實型態之獲利情況分析


圖7 臺灣網路商店不同經營型態之獲利狀況
資料來源:MIC;2012年

比較各種經營型態在2011年的獲利情況,以實體店家跨入網路經營的獲利比率較高,一方面實體店家本身已有經營的基礎及經驗,多了網路管道對於拓展客源有正向結果,另一方面整體的獲利來看因為虛實兩邊經營可互相分攤風險,有效的達到較佳的獲利結果。

純網路商店形式經營由於各類型平台上競爭激烈,店家除了經營能力需要有一定時間來累積外,包括產品力、價格力及服務力等因素,亦會左右店家在電子商務的獲利。 


(3) 增設實體商店計畫


圖8 網路商店增設實體商店規劃
資料來源:MIC;2012年

實體商店與網路商店配合的經營型態對店家銷售有明顯幫助,除了部份店家因為產品較不合適或是經營仍在起步中,已有48%的純網路商店經營者考慮開設實體商店,來幫助線上線下的銷售串接,同時可以更直接的經營顧客,接觸到顧客群。

仍在評估的店家,主要是以網路銷售為主,若加上開設實體店面,可能因為人力、管理和商品的系統需要重新熟悉而仍在評估。 


(4) 虛實經營分析


圖9 網路商店開設實體商店(虛跨實)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MIC;2012年

已有經營實體商店(虛跨實)的店家主要選擇開設實體商店的原因中,有56%認為對開發非上網的族群市場有助益,另外53.8%店家認為實體店面的存在可以增加顧客的信任度,同時也有50%的店家認為實體商店對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幫助,更有店家以提供服務地點,讓顧客可以享受到實體的服務或是輔助線上的銷售。整體而言,實體商店對於電子商務最有幫助的功能在於拓展顧客。


圖10網路商店開設實體商店(虛跨實)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MIC;2012年

而了解實體商店進入電子商務,在網路上開設網路商店的原因,有87.7%的店家視網路為新銷售通路,過去較固定的顧客群也能因為有網路的宣傳效果而擴充,同時比過去更能增加知名度。

網路商店對於原先是實體商店的店家有較佳的宣傳效果,無論是品牌塑造或是知名度都因為網路的傳播性而提升。 


(5) 物流現況


圖11 物流業者最需具備的服務
資料來源:MIC;2012年

物流是網路商店最仰賴的合作夥伴,而其中店家認為物流業者最需要具備的服務中,有86.1%認為是即時貨況追蹤、65.9%則是希望能代收貨款,另外59.8%的店家則是希望有逆物流的能力。

從店家們選擇的服務項目中,可以發現物流業者是否可以提供系統讓銷售端和購物端都能網路追蹤商品進度、利用物流送貨來協助現金流處理服務更多不能使用線上金流或是轉帳方式的顧客,以及退換貨的服務,都是網路商店最重視的服務項目。


圖12 網路商店認為物流業者應加強之處
資料來源:MIC;2012年

網路商店希望物流業者可以再多配合的服務,有54.9%認為是給予更多價格上的折扣,53.3%希望商品準時送達、49.3%希望商品可以減少損壞。可以看出除了價格上的調整外,目前對於物流業者在商品的寄送狀態和時間以及服務態度等,還是有較多的改進空間。


(6) 逆物流服務


圖13 目前網路商店處理逆物流方式
資料來源:MIC;2012年

網路商店的逆物流能力,與網路商品可能有不適合、需要退換貨的商品特性有極大關係,同時也是左右店家服務力的重要關鍵。目前48.7%的網路商店選擇以宅配業者直接收送為主,利用宅配的方式可以讓顧客事先登錄商品退換貨資訊,讓正確的商品同時可以與退貨商品作交換。而有29.7%選擇讓顧客自行寄回商品來配合顧客的需求,另外較有規模經營的店家(10.7%)則自行派人收回換貨商品。


2012年-B2C電子商務-網路購物(二)

(二) 網路商店海外市場經營



1、海外市場經營現況



圖14  目前跨境銷售情形
資料來源:MIC;2012年

2012年-B2C電子商務-數位內容與加值服務(一)

(一)、數位學習



1、數位學習範疇與定義


為因應科技的日新月異,各種學習用教具及輔具,如電子白板、無線互動載具、電子閱讀器、學習機、智慧型手機等也推陳出新,致使數位學習產業快速演進,並產生典範移轉。未來數位學習大趨勢將從傳統紙本書邁向電子書,從教室黑板邁向電子白板,從個人電腦邁向學習終端,從網路教室邁向雲端教室,從實體訊息人力邁向虛擬雲端服務等面向。因此,數位學習產業依市場區格定義分成「核心產業」、「智慧教室」、「學習終端」等三類。


(1)核心產業
「核心產業」意指提供數位教材、學習平台/工具、學習服務為主要產品/服務之廠商組成之產業群。亦即廠商主要以企業、培訓業、政府市場為主,提供「數位教材」、「平台/工具」、「學習服務」為主要產品。

(2)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指整合各項資訊設備,透過完善的網路通訊技術,並運用各種數位教材、學習資源及教學方法,提供一個敎學更有效率、學習更有成效、城鄉沒有落差、對地球更友善且能培養學生21世紀能力的動態學習環境。亦即廠商主要以學校市場為主,提供「數位教材」、「科技設備」、「教學應用」及「學習服務」等產品。

(3)學習終端
「學習終端」是指學習者因學習需求,所使用具備學習內容之學習載具,透過雲端服務之概念,將學習內容傳遞到終端載具,使學習者透過終端載具來進行學習,創造無縫式的學習環境。亦即廠商主要以個人市場為主,提供「數位教材」、「學習載具」、學習服務等主要產品。


2、我國數位學習產業發展概況


隨著網路普及,數位科技進步,以及硬體載具的汰舊換新,臺灣數位學習產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2011年臺灣數位學習產業產值約為332.20億元新台幣,較2010年成長25.04%。有鑑於現今在數位學習需求面越趨成熟下,藉由創新應用將產業推動範疇擴大到「智慧教室」與「學習終端」之上,藉此相互整合與應用,將能帶動軟硬整合與異業加值,創新產業新應用,讓數位學習產業更有競爭力,產值發展詳圖1所示。


圖1 2009-2011年臺灣數位學習產業產值
資料來源: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及「數位內容產業年鑑」;2011/12


3、數位學習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1)行動載具帶動行動學習商機浮現
近2年來行動載具的快速成長,特別是iPad的推出帶動了平板電腦銷售熱潮,其應用不僅在遊戲及娛樂上,也有助於幼兒學習和學校教育的推廣,目前市場2011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將達5,680萬台,較2010年成長240%,2012年出貨還將增加至8,012萬台,這樣的發展動力不僅讓學習終端的應用更廣泛,更讓行動學習風潮快速竄起。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行動學習風潮興起,加上Apple帶動的App消費模式,個人學習開始往App發展,未來將有更多廠商關注此一領域。

(2)智慧教室看重電子書包應用
「智慧教室」提供一個教學更有效率、學習更有成效、城鄉沒有落差、更友善且能培養學生21世紀能力的動態教學環境,包括在智慧教室中所用之數位教材、教學管理平台與應用、科技設備、學習服務、教室規劃、電子白板、即時反饋系統、教學互動電視、師資培訓等,主要鎖定在學校市場。目前世界各國皆逐漸導入電子書包,而國內各縣市也已逐漸規劃電子書包導入學校之方案,使電子書包及平板電腦的運用形成新一波學習風潮。搭配各式互動學習平台及個人學習診斷機制,使未來的學習更重視而每位學習者的差異,借重個人特質而激發個人潛能。

(3)雲端教學勢力崛起
在網路發達的環境下,雲端教學成為不可乎視的學習模式。利用雲端教學,可使國內教學資源互通共享。以開放課程、活動設計、教具等減少老師備課負擔,以達到資源善用之功效。並且透過雲端平台的應用,可以讓學習記錄、學習教材等內容放在雲端供學生取用,使學習不中斷。


2012年-B2C電子商務-數位內容與加值服務(二)

(二)線上影音



1、線上影音的定義


線上影音業者,透過無線與有線網路作為傳輸介質,提供影像與聲音組合之內容,包含影片、音樂、網路電視等;若以各項服務分類,則可分為以下各類:


(1)影片媒體串流服務
指以網站作為媒介,以串流技術(Streaming Media),將影片下載至使用者之個人電腦,提供收視服務。目前臺灣服務業者以天空傳媒(Yam天空)、愛爾達科技的 Hi-Channel與Ch5.com、年代數位(IMTV)、與真實龍馬的Realma.com為主。

(2)音樂下載服務
指以網站作為媒介,提供音樂下載服務,目前臺灣服務業者有願境網訊KKBOX、達霖數位ezPeer等業者。

(3)數位電視服務
包含無線數位電視服務,如地面廣播之台視、中視、華視、民視與公共電視,以及透過數位機上盒與數位頭端方式來進行之數位有線電視服務,如中嘉、凱擘、台灣寬頻、台固媒體及台灣數位光迅科技等業者。

(4)網路隨選視訊
指透過機上盒(Set-top Box)與xDSL網路連線,提供使用者網路隨選之影音視訊服務,目前業者計有中華電信多媒體隨選視訊服務(Multimedia On Demand, MOD)、互動王視訊之網通多媒體電視ZINTV服務,與澤峰科技之@TV互動電視服務等。

2012年-B2C電子商務-數位內容與加值服務(三)

(三)線上遊戲



1、線上遊戲的定義


所謂線上遊戲是指,個人用戶需從客戶端安裝遊戲程式後,經由網際網路連線至遊戲公司之遊戲伺服器端,方能進行遊戲。遊戲中所有變動的數據資料,均保留於遊戲公司之伺服器中,目前風靡市場的MMORPG(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即為其中一類。

此外,近來遊戲公司亦開發規模較小之線上遊戲,有著玩家遊戲時間較短、電腦硬體規格需求較低的特性,以此作為與萬人線上遊戲MMO(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Game)的市場區隔。

2012年-B2C電子商務-企業網路行銷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生態快速地變遷發展,以及無線及行動網路高度普及化的情況下,國人的上網習慣與使用工具相較於昔日已大幅改變,消費者對於網路的依賴度與使用經驗也相對增加許多,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的2012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截至2012年5月為止,全國地區上網人口約有1,753萬,上網率達75.44%,較2011年成長3.4個百分點;調查中,全國地區12歲以上民眾有46.65%曾經使用無線上網,較2011年之成長了10.77個百分點,使用人數達到962萬人;30.98%曾經使用過行動上網,較去年成長了12.16%;此外,2012年1-5月曾經使用行動上網人數高達535萬人,較2011年同期之266萬人成長了1倍。

而這樣的數字及成長率,也影響了企業對於網路行銷預算的增加。根據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DMA)統計的資訊顯示:至2011年全臺灣整體網路廣告市場達102.15億新台幣,成長幅度達19.46%(見圖1);DMA同時也預測,2012年臺灣整體網路市場將可達到117.11億新台幣的規模,成長14.64%。美國市場調查機構eMarketer更指出,2012年在奧運會以及新興市場的推動下,全球廣告市場規模有望增長7.4%,將達到5,420億美元。

2012年-C2C電子商務-網友購物使用行為

(一) 便利性和價格是吸引網購的主要因素



圖1 網友偏好使用網路購物的因素
資料來源:MIC;2012年


根據資策會網友購物行為調查,約七成五的網友花在休閒娛樂的時間有6小時以上,更有近八成的網友在工作以外之休閒時間會使用電腦瀏覽網路購物,占所有網友最常從事行為的第二名。九成網友有網路購物的經驗,且有五成以上的網路使用者,每週瀏覽購物網站的時間超過五個小時,接觸網路購物網站的網友約有六成,最後會下單購物。

網路購物提供消費者不用出門就可以在家選購商品並進行消費,近九成網友認為便利性的確是吸引網購的要素。另外,網路上的商品因去除許多固定成本而價格低,是誘使網友消費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有許多網友認為可以節省時間而選擇網購,其他,則如運送便利、優惠較多和產品齊全,也都是吸引網友購買網路商品的重要因素。


(二) 時尚商品是網友消費比例最高的商品



圖2 網友消費金額比例
資料來源:MIC;2012年

將網購商品分門別類後,可以發現網友花費最多金額在服飾、鞋包和美容保養等時尚商品,其次為圖書類,包括書籍、門票CD等;另外,則是相對而言單價較高的數位商品。此外,食品特產亦是最近新興的消費商品,可見物流改善,已經讓消費者願意上網購入較有保鮮時間限制的食物。居家生活用品則因為體積、搬運等問題,亦成為許多網購族為了省時、省事而上網購買的商品。


2012年-C2C電子商務-購物資料蒐集


對於商品資料的蒐集,分成產品有需求前和有商品有需求後。在商品尚未有需求前,網友最有可能在逛網路購物網站時找到商品需求,尤其是從線上廣告的推播、主動式的電子郵件行銷,以及目前網友花最多時間瀏覽的社群網站獲得線上購物資訊。

在有商品需求之後,網友顯得更積極尋找商品資訊,例如利用搜尋引擎找商品資訊,這時候人氣最高的網頁,或是關鍵字廣告,可能就是最有可能影響消費者決策的資訊,使用者評論評分和商品官網,對於網友則是選擇是否購買的重要決策來源,店家在經營網站時,對於潛在消費者的回應,以及商品官網提供的資訊,必須更加用心才能吸引到網友。

2012年-C2C電子商務-網友心理認知層面


網友享受網路購物的尋寶過程,喜歡花很多時間找尋特別或新穎的商品,另外網友也同意在未有購物需求時,會主動瀏覽購物網站以獲得流行資訊,網友在瀏覽虛擬購物商城的樂趣就和假日在百貨公司逛街相同,以放鬆的心態準備接受業者提供的商品資訊。


(一) 網友相信網路口碑,因而決定購買方向


網友中有半數比例相信自己並不會衝動購物,購物前會貨比三家,做好商品選購的功課。而網友在購物前,會因為網路評價而影響了購買決策,店家和品牌業者因此應該更用心經營網路評價,當潛在消費者正積極收集商品資訊時,適時地透露對自己產品有利的訊息,最有機會影響到網友的消費行為。同時網友也承認自己常常因為優惠而增加更多消費支出,可知道網友對於網路的資訊力量總是難以抗拒的。


(二) 網友容易對自己習慣的網路購物網站產生信賴感


網友亦表示自己在有購物需求時會直接至自己信賴度高的網站挑選商品,但調查卻進一步顯示,網友如果有更便宜的網站選擇時,即立刻放棄對於購物網站的忠誠,前往最便宜的網站購買,因此購物網站若無法讓網友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優惠價格的誠意,網友隨時就會被其他優惠的網站所吸引,尤其現在的比價應用程式和比價網站愈來愈多,購物網站難以培養忠誠顧客的情況更加明顯。

2012年-C2C電子商務-C2C購物

圖8 網友於拍賣購買新品與二手品之品項
資料來源:MIC;2012年


(一) 網友最常在C2C購物網站購買二手圖書雜誌


C2C購物方式為網友與網友間的商品買賣,二手品項是網路拍賣常見的交易商品,僅五成網友曾經購買過網友提供的二手商品,圖書雜誌不容易被折舊,是最常被購買的二手商品,其次是服飾及配件,同樣也是網友不在意折舊的生活單品。


(二) 拍賣網站充斥較多商店兼營


拍賣的購物方式是提供平台給雙方並不認識的網友做交易,現在則可從網友在拍賣網站上購買到新品的狀況發現,越來越多店家皆以拍賣為平台發展電子商務。尤其是服飾與配件、鞋包精品類因為屬於起步較容易的生意,商品毛利亦較高,讓許多有意進入電子商務經營的業者利用拍賣平台的便利性,或採取多元經營的方式以拍賣網站做為其中一條通路。


2012年-C2C電子商務-手機購物

根據調查,具有行動購物經驗的網友僅16.4%,相較於整體持有智慧型手機的用戶數量仍有相當的差距,本調查可能因為針對電腦網友而忽略更多行動上網的使用者,但仍可以看出國內尚有很大的行動購物市場待開發。不同系統使用者的消費習性可能不同,如iOS的消費者可能偏好高質感,Android的消費者喜歡趣味性,所發展的商務模式因此產生差異。


圖9  網友曾經購買商品種類及期望未來行動消費改善之處
資料來源:MIC,2012年

2012年-C2C電子商務-海外網路購物


圖10網友訂購海外商品的主要國外網站與主因
資料來源:MIC;2012年


(一) 淘寶網是海外購物主要網站


中國大陸淘寶網是目前海外購物的主要網站,五成有海外購物經驗的網友都曾在淘寶網消費過,其次是美國亞馬遜網站,占了28.4%,其他網站使用經驗都在兩成的比例以下。網友在選擇海外購物網站時,商品價格是首要的選擇因素,且有七成的網友表示選擇海外購物的主要原因是能買到國內沒有販賣的商品,淘寶網商品種類覆蓋度是亞洲網路零售網最高,價格也相當便宜,的確符合海外購物網站所需要素,所以成為國內海外購物網站的首選。


(二) 國內個人代理代購是海外購物的偏好管道


海外購物因為語言不同,介面相異,網友在購買上往往遇到許多困難,網路上常會有網友出來當主購,幫忙從國外網站購買或從國外帶貨,有時可從中獲取手續費,或目的是為了結合買家一起分擔海外運費,將貨帶到國內後再使用面交或郵寄等方式將商品寄至當地的買家。海外商品近五成來自日本,是主要的海外商品來源地,所購買的商品超過五成為服飾配件,選擇海外購物的網友對於流行趨勢通常較敏感,希望利用海外通路購買到當季的時尚單品。



2012年-G2B/C電子化服務-電子化政府發展現況

我國自1998年開始推動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之電子化政府,十餘年來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政府網路基礎建設、第二階段的政府網路應用推廣計畫以及第三階段著重社會關懷、提供民眾無縫隙的優質政府服務,至今無論在提升效率及服務品質方面,已有相當具體的成果;並獲得國際組織評比肯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1-2012年全球資訊科技報告」評比我國政府使用度為全球第3名、政府整備度或效能為全球第5名,在2012年早稻田大學的電子化政府發展調查報告我國亦名列第10名。

歷經「電子化/網路化政府中程推動計畫」、「電子化政府推動方案」、「數位臺灣e化政府計畫」及「優質網路政府計畫」前三階段的努力後,自2012年起接續前階段成果,推動「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從民眾的角度提供主動、分眾與全程的電子化政府服務邁進。

2012年-G2B/C電子化環境-政府電子化服務應用現況(一)


電子化政府推動歷程從第一階段(1998年-2000年)的基礎建設、第二階段(2001年-2007年)的個別應用與線上服務、第三階段(2008年-2011年)的e化治理、服務隨手可得,現在邁入第四階段(2012年-2016年)的整合創新網路應用服務,提供符合民眾需求的跨機關整合創新服務。

經過多年努力,電子化政府已獲致豐厚成效,茲從服務創新、管理效能、數位機會三方面舉例說明應用現況:


(一)在服務創新方面 


1、政府推動如政府入口網等單一窗口便利服務取得,截至2012年5月政府入口網共提供超過12,000多項申辦表單下載及2,000多項線上申辦服務,民眾滿意度逾7成。


圖8 政府入口網
資料來源:http//www.gov.tw/;2012年

2、推動網路報稅服務部分,2010年個人綜合所得稅網路申報件數計2,796,000件,占全國總申報件數的69.73%,營業所得稅網路申辦比率亦高達98.1%,每年有效節省單據列印及寄送成本達新台幣8千500萬元,2011年更提供綜所稅稅額試算服務,主動提供2,370,000件服務,獲得民眾好評。


圖9 歷年個人綜合所得稅網路申報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年

3、透過「e管家」服務,建構開放式政府訊息平台,主動將服務訊息遞送到符合民眾使用習慣的數位資訊載具,會員數超過600,000人,個人訊息總發布量超過12,000,000則,會員成長率達6成,型塑政府單一管道主題整合主動服務,建構政府與民眾間安全可信賴的訊息通道。


圖10 「e管家」服務
資料來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年

4、中央行政機關室內公共區域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推動現況(iTaiwan),2011年10月7日累計至2012年6月,熱點數多達3,000多處、註冊人數已超過500,000人、累計使用人次多達4,270,000人次。


圖11 中央行政機關室內公共區域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推動現況
資料來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年

5、推動「共同供應契約電子採購」,以網路取代傳統訂購流程,簡化廠商接單行政作業及訂單管理作業流程,2011年共同供應契約電子採購金額超過新台幣322億8千6百萬元。提供廠商24小時網路領標,減輕廠商領標成本,2011年機關提供電子領標率超過99.11%,廠商電子領標數計約1,045,800件。

6、簡化政府對企業流程服務,企業輔導網與投資臺灣入口網提供單一窗口輔導資訊,造福1,000,000家企業,每年服務300,000家次企業,並整合商工登記及商工資料加值應用等服務,企業使用訊息傳遞及電子公文交換整合服務滿意達81.2%,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服務整體滿意度更達86.26%。


圖12 投資臺灣入口網
資料來源:http://investtaiwan.nat.gov.tw/;2012年


2012年-G2B/C電子化環境-政府電子化服務應用現況(二)

(二)在管理效能方面



1、完備政府基礎資訊服務建設:


包含政府網際網路服務、國家資通安全技術服務與防護管理、完備公開金鑰基礎建設等。


圖13 強化政府機關資安縱深防禦
資料來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年

2012年-G2B/C電子化環境-政府電子化服務應用現況(三)

(三)在數位機會部分



1、普及資訊服務,深耕數位關懷:


善用社會網絡加強政府機關間及政府與社福團體間的連結,提高社會福利效率,創造弱勢民眾參與社會運作機會,並進一步推動無障礙網路服務,輔導超過6,310個中央及地方政府網站符合無障礙規範。此外,並推動資訊代理人計畫、行動服務車、偏鄉無線上網服務試辦等計畫,於8鄉16所圖書館提供筆電與無線上網設備借用服務,滿意度高達92%。


2、普及資訊近用,整體達到已開發國家水準: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年度數位落差調查分析顯示,臺灣12歲以上人口上網率由2010年的70.9%提高到72.0%,上網人口估計超過14,780,000人;擁有電腦的家庭從86.4%增加到87.5%,家戶上網率也從80.8%增加到82.5%,行動上網率從53.0%增加到70.4%。


2012年-G2B/C電子化環境-小結

展望未來,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將延續前三階段電子化政府發展成果,持續深化推動行動化、組織改造及數位機會三大發展主軸:在行動化服務部分,因應行動技術發展及行動上網成為民眾取得政府資訊服務主流管道之一,現階段推動無線上網為行動化服務鋪路,並建立行動電子化政府服務技術基礎與規範,整合各機關行動化服務,建置行動化入口網,以提供民眾無所不在的政府服務。

在組織改造部分,各部會配合組織改造時程陸續以新部會架構啟動,在資訊單位建制化的基礎上推動資訊資源(含人力)向上集中,並系統性的培養政府資訊人員業務整合與宏觀規劃能力,以及大規模資訊系統集中整併與管理的技術能力,更能深化資訊改造成效,發揮經濟規模,並將節省經費投資於電子化政府創新應用。

在數位機會方面,透過政府Web 2.0應用提升民眾參與,推動e化服務宅配到家,並完善資訊志工服務機制,協助與輔導社區民眾營造永續學習環境,以最後一鄰服務達成公平的社會關懷與服務,降低數位落差。

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透過強調對外民眾服務、內部資源管理與兼顧弱勢關懷的數位機會,發揮資訊科技的公眾價值,將能進一步提升民眾對電子化政府服務滿意度,強化國家競爭力,並落實「服務無疆界,全民好生活」願景。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行動商務應用(一)

(一)發展現況


行動商務是電子商務的延伸,透過各類行行動裝置讓使用者在移動的狀態下得以完成交易的經營模式。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輕薄筆電等各類行動裝置的推陳出新與普及率提高,3G網路滲透率上升乃至於4G網路建置的如火如荼,行動商務的應用環境已是愈發成熟。

觀察臺灣這幾年行動商務的發展來看,陸續有電信營運商、品牌業者、軟體業者以及網路平台等各類業者曾經扮演主導角色,惟在行動商務生態環境不斷演變下,曾幾何時具有絕對優勢地位的電信營運商其地位,卻是遭到其他類業者挑戰。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行動商務應用(二)


(二)主要應用


在行動商務應用方面,若以對象區分可區分為消費端應用(B2C)以及企業端應用(Business to Employee, B2E)兩大類,其中消費者端行動應用則是以滿足終端消費者各項資訊活動為主,包括行動廣告(Mobile Advertising)、行動購買(Mobile Purchasing)、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以及行動金融服務(Mobile Financial Service)等;而企業端行動應用主要是以滿足企業運作的行動化應用需求所提供之商務應用服務。


1、消費者端行動商務應用



(1)行動廣告

廣告是吸引用戶消費的第一步,隨著行動裝置演進與行動寬頻網路普及,行動廣告的投放模式也與日俱進。在功能性手機仍屬主流的過去,行動廣告多以文字簡訊甚或多媒體簡訊方式呈現,而掌握用戶數的電信營運商則是最大贏家。惟簡訊類行動廣告常遭用戶抱怨,消費者也多半視而不見,因此相較過往輝煌的日子已逐漸式微,自是電信營運商所受影響最鉅。

智慧型行動裝置已逐步成為主流的今日,行動廣告市場也呈現翻天覆地的改變,當前行動廣告多與各類行動App相結合,在App供應商提供免費App予消費者的同時,也同步將廣告投放區域內嵌到免費App中,藉以進行廣告投放。

除免費App軟體的內嵌廣告區塊之外,諸多遊戲類App軟體則是提供更積極的廠商置入性行銷廣告,在遊戲過程中直接將廠商廣告以適當方式安置其中,諸如虛擬寶物、情節安排或是關卡設計等都是常見的做法。

顯而易見的在行動廣告市場上,只要行動用戶持續增加,廣告商就會持續投入預算想要抓住潛在消費者。但是廣告預算的大餅分配,卻是從電信營運商一手掌握轉往由各App供應商所分食。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行動商務應用(三)


(三)關鍵議題



1、第三方支付業者的潛在競爭


在行動消費市場持續發展下,消費者對於線上支付的需求亦同步增加,其兼帶給第三方支付業者生存的空間。第三方支付的興起是源自線上拍賣C2C交易時為雙方收付款需要所產生的營運模式,也逐步由C2C拍賣行為跨入B2C消費領域,乃至於走向小額支付領域,知名的第三方支付業者有美國的PayPal以及中國大陸的支付寶(AliPay)。

以中國大陸為例,由於近幾年發展迅速,各類業者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一時間帶來諸多市場亂象,諸如信用卡非法套現、提供賭博或色情網站違法支付業務、被犯罪組織利用為洗錢管道或是不法業者直接挪用資金等不一而足,皆為第三方支付環境蒙上一層陰影。加上金流涉及敏感金融管理問題,遂引起官方單位注意,進而頒布相關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而臺灣方面在第三方支付發展猶在早期階段,政府主管機構長期對於涉及金流部分採取相對嚴格的管制,終於在2012年初,由經濟部遴選出第一銀行、玉山銀行及支付連國際資訊公司(PChome集團下公司)三家金融機構及資訊網路平台,提供未來國內及跨境第三方支付金流平台。相信在國內第三方支付業者逐步站穩腳步之際,對於偏重於小額款項、虛擬產品的行動支付市場而言,視將帶動一陣新的產業結構重組。


2、近場通訊技術的捲土重來


國際研究機構2012年報告指出,2012年全球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將自2011年的1,059億美元,成長61.9%至1,715億美元,而使用行動支付服務的用戶數也將從2011年的1.6億人增加至2012年的2.1億人,這些數據在在意味著行動支付市場的蓬勃發展,而臺灣又是行動寬頻環境高度發展地區,相關業者更是磨刀霍霍看待其成長機會。

2011年下半年臺灣電信業者合作成立行動支付平台,五大電信公司(中華電、台灣大、遠傳、亞太、威寶)與悠遊卡公司合資成立TSM(信託服務管理 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公司,預計在2012年底前讓NFC行動支付平台上線。預備成立認證中心和拆帳中心,提供手機SIM卡、智慧型手機、信用卡、悠遊卡、平板等終端設備的支付認證機制,讓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等金融機構透過平台推展行動支付業務。

在電信營運商為核心的行動支付公司成立不久,開南大學與7-11統一超商亦領銜成立電子票證公司跨入行動支付領域,與法商歐貝特合作建立平台,利用NFC技術提供非接觸式icash卡服務、小額付費、電信儲值等服務。

綜觀各種做法,包括採用行動電話SIM卡、手機外掛、手機貼合方式或是利用SD內建以實施行動支付功能服務。歐洲地區包括法國、英國、芬蘭等地都積極推展NFC行動支付業務,顯示利用短距離無線通訊及小額付款的行動支付服務後勢發展看俏。


3、隱私權與資料安全問題


透過行動商務中的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讓電信業者可透過基地台來確定用戶的所在位置,並將用戶所在地點及附近區域資訊傳遞至用戶行動裝置,如此將使得個人資訊在未經同意之下暴露於他人之手,也踏入侵害個人隱私的模糊地帶。

行動金融服務與網路金融服務的差異只在於連線裝置的不同,故而網路環境會遭受的威脅,也一樣會發生在行動環境上。舉凡利用瀏覽器漏洞、安裝鍵盤側錄程式、後門程式等都有可能發生在行動環境中。

在行動商務應用越來越廣泛被使用之下,以上所提之隱私權以及資料安全問題將更形嚴重,而其影響程度可能更甚於傳統的網路商務環境,因此一方面在積極推動各項行動商務應用的同時,對於隱私權與資料安全維護的高度重視是持續且重要的課題。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行動商務應用(四)


(四)創新應用



1、行動與社群應用結合


社群網站近年熱度持續不墜,同時在行動裝置普及與行動寬頻成熟之下,更有朝行動商務應用結合的趨勢。實體店家利用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打卡」的習慣,只要來到店裡打卡消費,即可享有商品優惠,藉以凝聚人氣並同時透過社群行銷增加消費人流。就是業者利用社群網站加上LBS應用結合,社群化的LBS成為實體業者新的行銷工具。


2、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與行動應用結合


在行動裝置硬體設備持續升級的趨勢下,包括利用高畫素鏡頭以辨識二維條碼,或是透過高畫質螢幕呈現數位電子票證或超商付款條碼都在過去逐漸普及。而擴增實境則是將數位資訊疊合到現實世界中,從使用者看到真實世界的景象,而行動裝置讀取的是虛擬畫面,俾而讓我們在正確的時間與地點即時取得特定資訊。

簡言之在行動寬頻傳輸能力更快、行動裝置硬體設備更佳之下,以前用鏡頭拍攝QR Code再傳回產品資訊的單調呈現方式,將轉變為直接透過鏡頭呈現相關事物的標籤資訊,常見做法有以下三種,其一是將一物件加在手機畫面中的真實影像上;其二是當手機偵測到特定目標的影像時,能夠在手機螢幕上直接看到虛構的畫面或物件;其三則是所謂適地性擬真技術,透過手機定位功能將適地性的資訊或標籤覆蓋在真實場景中。

例如應用在房地產廣告上,只要對著特定大樓就可以即時取得房屋資訊。將手機對著包裝禮品,藉著擴增實境應用,消費者可以在不打開包裝下就能瞭解內容物為何。或是利用人臉辨識軟體即時確認鏡頭前人物身分,立即比對對方個人連絡資訊,進而得到更多該人物的社交資訊。


3、行動裝置化身多功能裝置


利用行動裝置各種內建配備來完成非通訊活動早有前例,如特定App軟體可以將手機鏡頭的LED燈光轉變為手電筒功能即是一例。將手機GPS功能納入,加上導航App軟體,則手機就成為配備不輸專業導航裝置的導航機。亦有飯店業者將個人手機與房卡結合,利用智慧型手機下載特定App軟體,將手機裝置化身為個人專屬房卡。因此只要行動裝置的硬體配備許可下,諸如此類的應用將會更多,倘若有更新穎的硬體裝置出現,此類應用的想像空間將更為寬廣。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行動商務應用(五)


(五)未來發展趨勢與展望



1、掌握人流進而掌握金流


iTunes想把所有消費行為都綁在自家平台,Android與Windows也起而效尤,趨勢上以軟體平台為主導的運作模式已躍為行動商務主流,商務應用發展也走向App化,因此行動商務長期發展中,如何掌握人流才有辦法掌握金流。


2、NFC可望扮演重要角色


包括臺灣五大電信公司與悠遊卡公司合資成立信託服務管理公司,力推NFC行動支付平台,讓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等金融機構透過平台推展行動支付業務。而開南大學與7-11統一超商亦成立電子票證公司,利用NFC技術提供非接觸式icash卡服務、小額付費、電信儲值等服務。
在電信營運商主導角色日益下滑之際,透過NFC技術的推廣,有機會在行動商務應用主導權爭奪戰中,再度躍居重要地位。


3、軟體平台反向整合多元裝置


iTunes平台可整合Apple系列所有電子產品,包括ipod播放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NB或桌上型電腦,乃至於未來的iTV等。除此之外,包括Google的Android與微軟力推的Windows 8都抱持著相同策略,將透過自有軟體平台一統各式大小裝置。因此這些軟體平台已然跨出行動裝置範疇,將延伸至所有3C產品乃至於車用電子產品,也將推動行動商務市場向外擴張。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團購發展應用


自 2008 年 Groupon 開啟全球團購風潮以來,由 DailyDealMedia、團800等網站的資料加以分析,至2012年6月,全球共誕生超過 15,000個團購網站,52%的網站在亞洲,其次是美洲,但其中關門或被併購的也已經超過 56%,包括美洲等大多數地區的團購市場發展開始降溫,亞洲的市場相對仍在發展成長階段。

依據臺灣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與 comScore 的調查分析,至2012年4月為止,使用團購類別網站到達率最高的地區分別為北美洲(18.9%)與歐洲(16.8%),第三名則是亞洲(16%),而亞洲市場中以香港的22.3% 到達率最高,中國大陸以21.7%佔據第二,臺灣則是排名第三,有13.5%到達率,且與菲律賓皆為成長最快速的地區之一。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社群網路應用


2011年,無論對臺灣或全球而言,都是電子商務與社群網路收穫豐碩的一年。本章節將分析「電商」與「社群」兩種網路行業各自的特質與限制,以及預測結合各自特性的新一代「社群商務」模式的發展趨勢。


(一) 電子商務的優勢與限制


線上零售業與拍賣服務等行業的出現,原本是為了解決實體世界中,消費者的選擇有限,以及交易成本較高的問題。但也因為其虛擬通路的特性,不免有一些限制,以下概述之:


1、優勢:交易規模、營運成本


電子商務的主要模式是媒合與交易,因此重點是打破實體通路因場地與人力限制而造成的品項及存貨規模限制,並提供更快速便利的交易速度。不若大型實體通路為了價格優勢採用少樣多量的採購策略,電子商務若能達成使用者信任並依賴的強勢通路情境,不僅可以販售更多品項,也由於使用者上線的時間地點沒有限制,其交易規模將更具有經濟規模優勢,營運成本也隨著交易量的放大,以及作業流程的標準化及定價策略的彈性化,而產生足以與實體通路競爭的優勢(如Amazon)。


2、限制:體驗情境、信任機制


由於線上交易畢竟是虛擬通路,因此高價產品或穿著類商品在線上具有較高的交易阻力;此外,由於採線上交易機制,對於首次使用者而言,其信任門檻較高,需要給予一定的公信力說服或評價機制。目前針對這兩個因素,電商業者普遍採用「退換貨機制」及「多元支付交貨方案」來取信消費者,有些甚至會從虛擬通路走向實體通路(如:北歐櫥窗Nordic),小型電商則利用品牌網站(PChome、Yahoo!、樂天)作為市集或交易平台的方式,來建立消費者對電子商務店家的信任。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雲端運算應用


基於雲端運算具有節省成本(包含維護、管理、固定投資與授權金等)、企業資源共享、快速導入與彈性隨選(如IT架構與系統可用性之彈性)等特色,持續刺激全球市場對以雲端運算提供之服務需求。其中雲端運算之應用對於電子商務企業等業者,亦逐漸帶來經營模式、資料傳輸或資訊安全等面向之轉變。

根據2012年資策會MIC對509家大型企業之研究調查顯示,例如:企業在採用雲端運算後認為符合預期的效益,包含有54.2%認為可節省軟硬體維護與管理費用、51.2%認為容易達到企業或集團資源共享,及49.3%認為可省去軟硬體固定投資成本,亦有約三成以上企業認為雲端運算容易且可快速導入、IT之架構具彈性且服務可隨時使用、節省軟體授權金及增加系統可用性與效率。

然而隨著雲端運算的普及,以往資料的儲存、傳輸、利用、管理與銷毀等流程及地點也產生改變,進而影響市場對於資安防護之著重面向與程度。以雲端資安而言,可以分為雲端本身之安全問題(以下簡稱雲端安全),以及結合雲端提供資安防護(以下簡稱雲端資安)兩個面向,以下將進一步依此針對採用雲端運後面臨之安全問題與憂慮風險、對雲端安全性之投資現況與措施,及採用結合雲端提供資安產品服務之概況進行分析。

2012年-新興與其他應用-電子商務公益應用:穿越螢幕,走進公益世代


隨著Web2.0的興起,讓這個世代的生活樣貌有了鮮活的變化,不論是否自覺,我們全都身處在一個無法度量的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中,在這裡,我們分享喜樂、交換資訊,認識、不認識的你我倏地被圈在一起,累積出足以撼動人心的驚人實力。而非營利組織在這股新浪潮中,面對公益團體與市場商業的雙重夾擊,生存,需要更多的勇氣,於是,許多希望明天更好的人,投入心力與汗水,試著創造更多的發聲管道,向外傾訴追求和希望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