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應用-雲端商務應用(三)

(四) 雲端商務應用-個人篇



智慧型手機及PAD等行動終端的迅速成長,當資料處理發生在PC之外的手機等行動裝置的機率快速增加的情況下,將數據集中在雲端,較能符合現今使用者希望隨時隨地存取所需數據的需求,而各種行動裝置運算能力皆不相同,統一在雲端運算處理是較佳解決方式。以下針對目前國內使用較為普及的雲端商務個人應用進行介紹:




1、 雲端硬碟


雲端硬碟應用廣為個人使用者所依賴,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全球用戶數已突破 1.75 億、每天同步文件資訊量高達10億的Dropbox。Dropbox遵循「5%法則」來運用免費增值(Freemium)商業模式,即為每20位使用者中,只要有1個人願意付費使用加值服務(更大的空間),就足以支撐其餘19人使用基本功能的成本。Dropbox曾於2009年12月拒絕賈伯斯以8億美元收購的提議,如今公司估值已達40億美元。

Dropbox透過三套API實現雲端儲存檔案並同步存取各種應用程式的設定及數據:Sync API、Datastore API與 Drop-Ins API。Sync API處理文件資料的同步;Datastore API負責設定、聯絡人、待辦事項或其他應用程式的同步;Drop-Ins API則讓 Dropbox更容易為其他應用程式所用,例如Chooser 允許其他應用程式存取Dropbox 檔案; Saver則協助其他應用程式將檔案儲存至 Dropbox中。市面上已有超過 10 萬種應用程式嵌入Dropbox的功能,其中又以影像編輯軟體使用得最為廣泛。Dropbox自身也透過收購Mailbox(iOS平台上的Gmail專用APP)以及Endorse(行動優惠券App)的方式,加速擴展服務。

Dropbox創辦人Drew Houston表示,最開始,Dropbox只把雲端硬碟當成了電腦硬碟的延伸,認為是電腦的另一扇窗口或另一個備份,但如今,Dropbox認為使用者的照片、影片、文件分享都是直接從行動終端出發的存儲需求,與PC上的行為已經完全不同,因此雲端硬碟不再只是電腦硬碟的補充或備援,而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唯一的存取工具。

在美國市場之外,2013年9月,中國最大電商集團阿里巴巴證實收購中國大陸知名雲端硬碟業者酷盘(Kanbox),共同打造高效、安全的「個人雲」服務,之後雙方會員帳號將可互通,並由酷盤提供包括通訊錄、簡訊、照片、無線應用及其存檔資訊等內容的備份、分享及管理功能,以及照片流、雲端相薄等「個人雲」服務,以便強化阿里巴巴在無線端的用戶黏性和服務競爭力,並使阿里巴巴積澱多年的雲計算服務,進入個人化和個性化時代。


2、 雲端記事


雲端記事應用如Evernote,對於學生做筆記、商務人士收集資料、甚至藝術工作者捕捉靈感,都是非常方便的服務。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4,500 萬人使用Evernote來記錄生活大小事,創辦人Phil Libin給Evernote的定位是:你的外接大腦。

Evernote同樣採取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根據Phil Libin觀察,8%的會員會在使用一年後開始購買專業版,當使用者在Evernote中放的東西越多,Evernote對他的意義就越重大;為了留存一切記憶,沒有人會捨不得花5美元保留回憶。Evernote善於透過併購如Mac電腦螢幕截圖應用程式Skitch、註解塗鴉軟體 iPad手寫應用程式Penultimate,以及提供API、舉辦開發者競賽(Hakathon)等方式,不斷朝著成為更大平台的方向前進。Evernote在2012年5月估值為10億美元,但半年之後,透過完成最近一輪總額高達8500萬美元的融資(AGC Equity Partners和m8 Capital領投、Valiant Capital和T. Rowe Price跟投),估值立刻翻倍達到20億美元。

Evernote於2012年8月底來台設立台北辦公室,是繼北京、莫斯科、東京等地之後,又一亞洲據點;同時宣布與電信業者台灣大哥大合作,是繼日本Docomo、法國Orange之後第三次與電信運營商合作,送給所有台灣大哥大用戶一年份免費的Evernote專業版(價值台幣1,350元),從此普及了台灣的使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Evernote一直小心地保持了雲端筆記私人化的特色,站在「反社群」的立場。但考量到有時候人們不得不與其他人共事,後來也推出了Evernote Business,讓5~10人的小組合作更為容易─在此同時也依舊可以將筆記設定為私人使用。此外,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Evernote萬象市集」,這是Evernote與協力公司及設計師們合作開發,一系列結合科技與生活風格的產品“Evernote Editions”,例如「Evernote X 3M便利貼」,以及和台灣品牌 Adonit 共同推出的「Jot Script 觸控筆」,讓Evernote不再只是應用程式,而大步地跨進使用者的實體生活。


3、 雲端音樂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於2013年3月公布的2012年第三季進行的研究結果,在美國市場中的雲端伺服器使用比用比率,以Apple居首,其次為Dropbox與 Amazon Cloud Player,Google Drive暫居第四。Apple佔有市場的27%,除了因為iCloud與各項iOS裝整高度整合提昇使用率之外,其雲端音樂播放功能iTunes Match是很大助力;第二、三名的 Dropbox與Amazon Cloud Player市占率差距不大,分別為17%與15%;Google Drive則是 10%。這份資料顯示,個人在雲端的使用行為中,仍以音樂相關的服務居首,甚至Dropbox中的檔案有 45% 是音訊檔案。

國內使用者想要透過PC、筆電、或各種行動裝置隨時享受雲端音樂服務,大致有KKBOX、Google Music以及今年9月甫進入台灣市場的Spotify等應用可供選擇。

Spotify2008年起源於瑞典,提供2000萬首音樂,每月還以新增2萬首的速度增加,已在32個國家推出服務,在全球共有2400萬名使用者,其中付費用戶達600萬人,付費比達25%。今年4月首度跨入亞洲市場,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推出服務,9月24日正式進軍台灣,推出兩種收費模式:一是免費版本內含廣告只能在PC上收聽;每月149元的付費版本則無廣告、可跨裝置聆聽。據聞Spotify估值達52億美元。

Google Music於2011年5月10日以Music Beta的面貌在Google I/O發行,初期是可以免費存取兩萬首音樂的雲端服務,對於採取行動上網吃到飽費率,或是手機、平板電腦記憶空間較小的使用者,非常適合。現在Google Music已經正式商業運行,但並未對台灣開放,台灣的使用者多數是透過VPN登入開啟服務等小技巧才能使用。

KKBOX則是由簡民一(大眾集團第二代)、林冠群等人創立的音樂服務平台,是亞洲第一個雲端音樂應用,在亞洲首創以版權談判、串流音樂服務方式提供數位音樂服務,目前全球有千萬會員數,其中付費會員超過百萬人,是台灣第一大數位音樂服務商;近年在手持裝置雲端音樂應用的風氣成長下,每年營收成長率皆達四成。KKBOX股權結構包括海外控股母公司香港商「科科科技」與台灣子公司「願境網訊」,母公司部分由KDDI持股約76%、宏達電持股約11%,估值約9000萬美元;子公司部分則由母公司持股七成、中華電信持股三成。


4、 雲端遊戲


雲端遊戲是利用雲端技術讓遊戲的資料和運算都在網路內。使用者只要透過網路就可以直接點選進行遊戲,而不需要透過其他的遊戲機;遊戲開發商也不用針對不同硬體開發一套遊戲的不同版本,而能滿足玩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數位電視、機上盒與桌機的「跨平台」需求。先前曾獲得Nvidia GeForce Grid雲端顯示技術支援的台灣雲端遊戲服務供應商優必達 (Ubitus)在2013年獲得包含三星在內的國際創投總計美金1500萬元融資,將致力聚焦於社群功能的雲端遊戲體驗。


5、 其它

其它個人雲端商務應用還很多,各個市場分別都有很大商機,例如雲端通訊錄、雲端行事曆、雲端帳本、雲端相簿、雲端文件協作、雲端RSS資料庫、雲端列印、雲端翻譯、雲端掃毒、雲端轉檔(例如文件轉PDF、影片轉mp4)、雲端影像編輯處理、雲端地圖… 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